Javascript is required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系友表現

迎新祈福儀式暨開學典禮


 


南原盃宣傳片


    




E起舞動 傳統歌謠


馬來西亞麻坡皇城藝術節


傳播與設計原住民專班104級畢業製作-是生活 宣傳片





畢業展


















『勢界』義守大學106級傳播設計原民專班畢業公演


「歧視」是基於偏見所產生的行為

世界之大,是不是在某處角落也有人如你我一樣,正在經歷著這些過程,在那另一個平行時空內,是否仍然上演你我人生中的相似之處。









<勢界> 傳達、啟示、改變。
「歧視」是基於偏見所產生的行為

是針對特定族群
僅由其身份或歸類
而非個人特質
給予不同且較差的對待
包含負面眼光的對待
在不同的性質層面之中
都有可成會產生不同的「歧視」

『也許你我正在遭遇不同層面的歧視』

羅元祺(飾演 母親):
自己覺得,生命中一直都有Adju(阿嘟)的存在,我自己喜歡觀察別人,其實也看的出來他們有心事,雖然想一想,他們可能沒有說出口,但不會在多問,除非他們願意和我聊聊。

胡哲豪老師:
因為很多人不知道「歧視」,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會不小心講了出來,這次劇本的設計,就是以一般漢人會講出來的話,可是那些都是很日常的,突然就脫口。劇本中有很多很細膩且關鍵的台詞,所以演出必須把那些文字詮釋出來、表現出來。

『Adju(阿嘟)原本在排灣族語裡,指的是姐妹、閨蜜的意思,後來在族群裡慢慢演變為個性陰柔的男同志』

王志剛(飾演 意象舞者):
自己覺得很幸運身邊的朋友都可以包容、接受我,用很多的愛來關照我。在部落時,老人家會問我媽媽說:「這是妳女兒?」,我媽媽可能用眼睛瞪我一下。在這部戲中,有些劇情的表現都是導致家庭爭吵的原因。每當家人喝酒時,會發現他們的理智就會失控,但他們也會知道我很難過。

有關於<勢界>舞台劇啟發的靈感,不得不說 江淑婷同學了,她在構思劇本時,花了不少時間思考、撰寫,設法將班上同學們所遇到的歧視問題,傳達給每一位觀眾朋友。

『酒改變的不只有家,還有努力的孩子們』

江淑婷(飾演 阿婷):
我們時常會在部落看見是哪位的父母親喝醉,然後發生爭吵、家暴等等情況,其實在每個家庭皆會有的畫面。許多人都會說:「原生家庭會去影響到一格人」,我覺得原生家庭會去影響到孩子們的未來的成長方向,甚至有些人因爲自身的家庭而墮落,也或是在生活、讀書、工作等等經歷的影響,而會使我逼迫自己振作起來。自己和大姊長大之後,更希望能做家庭、家族中的好榜樣,然後撐起這個家,不希望因為上一代所發生的事情,因而不被別人看不起,這種眼光,反而會讓我燃起更要去為「家」付出的勇氣、熱情。

原生家庭的孩子,往往早熟的程度都很高,相反的,都是經歷各字不同遭遇的生活,領悟了其當中自立自強、活出自我的一種體會,我想,這也是我們在面對歧視時,堅定自己的一種力量吧。

『要擁抱「家」,才值得擁有「愛」』

馬睿宇(飾演 漢人同學):
面對被歧視這件事,是希望和對方溝通,提醒對方的舉動特別不尊重別人,自己覺得這樣的行為很沒教養,所以告訴自己不要成為這樣的人。自己最喜歡劇中「擁抱」的那一幕,其實「家」本來就是這樣,要擁抱,才有愛。

『家,是一輩子的避風港。當你正在世界各個角落遭遇歧視時,不仿撥通電話給親朋好友們,也許有大家的支持,你在人生當中,會走的更加精彩。

「歧視」一直都在,我們要如何身在其中、化險為夷,靠的是自己的文明思維,翻閱重重阻礙,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或許,這齣劇對你日後並無影響,但也許能給你生活周遭所經歷過的事情,產生無止境的共鳴⋯』

































MLAHUY
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原住民專班108級畢業展
I-SHOU UNIVERSITY  IPCD-108th GRADUATION EXHIBITION



𝐌𝐋𝐀𝐇𝐔𝐘是聚集或聚會的意思,來自泰雅族語。

來自四面八方的我們,在奇妙因緣際會下遇到彼此,湊及技術力量使我們不段壯大,和原住民族族十六族相同,只要聚集在一起,總能在聚會中學習更多的知識及精神。我們也會像祖先一樣,從聚集之處持續遷移,並在那裡持續創造前所未有的,與不間斷的關係。




主視覺以泰雅族的「祖靈之眼」為創作底蘊,祖靈之眼的外型看似菱形紋路,寓意「祖先們依循gaga(規訓)庇護兒女及族人,也告誡著應族人遵守祖先們的規範,共同維護部落、村莊、以及族群。」

因此在視覺設計上,以菱形圖紋作為基
底,代表我們都將遵守祖先的約定,並秉持著齊心戮力的精神,達成我們一起聚會(MLAHUY之意。



在視覺色澤上,以泰雅族傳統服飾上的紅色、米白色為基底,刻意將兩種顏色混合而成,形成視覺上不同色澤間的層次感,其層次的用意也在表達原住民與當代社會的混雜性必須透過不斷對話與協調化解衝突,才能呈現更細膩且柔美的紋路。交疊的紋路也代表泰雅族傳統編織技法,其用意也在傳達聚集與互助的民族特性。












































識·耕 Mapasahai•Masengsen
109級傳播與設計學院原住民專班畢業展

本屆策展主題,取自布農族及排灣族語兩個詞彙。透過每位同學的畢製作品,集結大家所關心的原鄉議題,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家努力耕耘的田野場域,也在投入的場域裡發現到議題,包含對青年世代認同、跨國文化,以及族群互動下產生的多樣面貌。







同學們藉由大學所學,除了文化上的學習,也在相處過程中激起不同火花。我們希望藉由Masengsen這個詞彙,來表達每個人在畢業專題上的努力及耕耘成果,希望作品如耕地上的農作物一樣豐富,在我們細心照料下孕育出好的成果。

在策展理念上,以鐵架象徵一塊一塊耕地,每塊耕地象徵我們要傳達的理念,也把各地聲音與故事呈現出來。「識·耕 mapasahai•masengsen」共有七組作品,有紀錄片、音樂與MV製作、部落輕旅遊規劃與設計、家譜調查、廣播語音製作,每一組作品都在傳達個人靈感。

不論其作品本身的設計理念或是策展面貌,其源頭皆來自日常生活中,從中尋找創作靈感,並將觀察到的元素加入到音像、平面設計、策展動線與手作作品上。